免費咨詢熱線
13652478534在碳纖增強聚酰胺 12(PA12)零件的生產過程中,表面浮纖問題嚴重影響零件的外觀質量與性能。浮纖指的是碳纖維在零件表面部分外露,不僅破壞了零件表面的平整度,還可能降低零件的耐腐蝕性和機械強度。以下將詳細介紹 6 種通過拋光與模具紋理優化來消除碳纖 PA12 零件表面浮纖的方案。
粗拋光:使用砂紙或研磨設備對成型后的碳纖 PA12 零件表面進行打磨。從低目數砂紙(如 80 - 120 目)開始,去除零件表面較為明顯的凸起與浮纖,使表面初步平整。操作時需注意力度均勻,避免對零件造成過度磨損或變形。例如,對于平面零件,可采用機械打磨設備,設置合適的打磨速度與壓力,確保整個平面均勻打磨;對于復雜形狀零件,可采用手工打磨,利用不同形狀的打磨工具,貼合零件輪廓進行細致打磨。打磨后,使用自動過濾循環水系統清洗零件表面,去除打磨產生的碳粉顆粒,再用干布擦干水漬,放入 80℃烤箱烘烤 5 分鐘左右,確保水分完全蒸發。
精拋光:完成粗拋光后,使用 1μm 氧化鋁懸浮液、金剛石研磨膏或 1μm 三氧化二鋁拋光液進行精拋光。將研磨膏或懸浮液均勻涂抹在絨毛呢子布上,添加適量乳化劑,在轉速為 250r/min 的拋光機上對零件進行 2 - 3 分鐘拋光。此過程需持續觀察零件表面,直至所有因粗拋光產生的劃痕及殘留浮纖痕跡完全去除。拋光結束后,用清水徹底清洗零件,去除潤滑劑、研磨膏等殘留物質。對于高精度要求的零件,可進一步采用 1μm 的三氧化二鋁混合液進行二次拋光,將混合液均勻分布在長毛絨絲絨布上,添加適量潤滑液,在轉速 100 - 150r/min 的拋光機中拋光 3 - 5 分鐘,再次清洗零件。經此精拋光處理,零件表面應達到光亮無痕,在 100 倍顯微鏡下觀察不見任何微小刮痕與浮纖。
蝕刻液選擇:針對碳纖 PA12 零件,可選用特定的酸性蝕刻液,其主要成分包含適量的硫酸、磷酸以及特定添加劑。硫酸可與零件表面的部分樹脂及少量碳纖維發生反應,起到輕微腐蝕作用;磷酸則有助于控制蝕刻速率,防止過度腐蝕;添加劑能夠調節蝕刻液的表面張力,使蝕刻過程更加均勻。例如,一種常見配方為硫酸(質量分數 30% - 40%)、磷酸(質量分數 50% - 60%),添加劑(質量分數 5% - 10%)。
蝕刻工藝:將碳纖 PA12 零件完全浸沒在蝕刻液中,控制蝕刻溫度在 40 - 50℃,蝕刻時間根據零件表面浮纖嚴重程度及所需拋光效果而定,一般為 5 - 15 分鐘。蝕刻過程中,需不斷攪拌蝕刻液,確保零件表面各部位均勻接觸蝕刻液。蝕刻完成后,迅速將零件從蝕刻液中取出,放入清水中反復沖洗,去除表面殘留蝕刻液,避免蝕刻液對零件造成進一步腐蝕。化學拋光能夠有效溶解零件表面的微小凸起與浮纖,使表面更加平整光滑,但需嚴格控制蝕刻參數,防止對零件造成過度腐蝕,影響零件尺寸精度與機械性能。
設備與氣體:采用專用的火焰拋光設備,使用氧氣 - 乙炔或氧氣 - 丙烷等混合氣體作為燃料。氧氣與燃料氣體的比例需根據零件材質與拋光要求進行精確調節,一般氧氣與乙炔的體積比控制在 1.1 - 1.3 之間,氧氣與丙烷的體積比控制在 3.5 - 4.5 之間。
操作流程:將碳纖 PA12 零件固定在操作臺上,調整火焰拋光設備的噴槍位置與角度,使火焰能夠均勻覆蓋零件表面。開啟設備,點燃混合氣體,調節火焰大小與溫度,一般火焰溫度控制在 1000 - 1200℃。緩慢移動噴槍,使火焰以均勻的速度掃過零件表面,對表面浮纖進行瞬間高溫熔化處理。由于碳纖維與 PA12 基體的熔點不同,在適當的高溫下,表面浮纖會被熔化并與基體更好地融合,從而消除浮纖現象。操作過程中需密切關注零件表面狀態,避免局部過熱導致零件變形或燒焦。火焰拋光速度快、效率高,能夠在短時間內對大面積零件表面進行處理,但對操作人員的技能要求較高,需嚴格控制火焰參數與操作手法。
設備原理:利用等離子體中的高能粒子對碳纖 PA12 零件表面進行轟擊,使表面材料原子發生濺射,從而達到去除浮纖、平整表面的目的。等離子拋光設備主要由真空腔室、等離子體發生器、電源系統等組成。在真空環境下,通過射頻電源或直流電源激發工作氣體(如氬氣、氮氣等)產生等離子體。
工藝參數:將碳纖 PA12 零件放置在真空腔室內的工作臺上,抽真空至壓力為 10?3 - 10?2Pa。通入適量工作氣體,調節氣體流量使腔室內壓力穩定在 0.1 - 1Pa。設置等離子體發生器的功率為 100 - 300W,處理時間為 10 - 30 分鐘。在等離子體作用下,零件表面的浮纖及微小凸起被逐漸去除,表面粗糙度顯著降低。等離子拋光能夠實現高精度拋光,對零件表面損傷小,尤其適用于對表面質量要求極高的碳纖 PA12 零件,但設備成本較高,工藝控制復雜。
咬花處理:對模具型腔表面進行細紋咬花處理,使模具表面粗糙度達到 Ra = 1.6 - 3.2μm。通過化學腐蝕或電火花加工等方法,在模具表面形成均勻分布的微小凹坑與凸起。當碳纖 PA12 熔體注入模具型腔時,這些微小紋理能夠增加熔體與模具表面的摩擦力,改變熔體流動狀態,使碳纖維在靠近模具表面處更易被 PA12 基體包覆,減少浮纖暴露在零件表面的可能性。例如,對于外觀要求較高的零件模具,可采用化學腐蝕咬花工藝,通過控制腐蝕液濃度、腐蝕時間等參數,精確控制咬花紋理的深度與密度,確保零件表面形成均勻且美觀的紋理效果,同時有效抑制浮纖現象。
噴砂處理:使用噴砂設備將石英砂、氧化鋁砂等磨料高速噴射到模具型腔表面,使模具表面形成粗糙的微觀結構。噴砂壓力一般控制在 0.3 - 0.6MPa,磨料粒度根據所需表面粗糙度選擇,通常為 40 - 100 目。經過噴砂處理的模具表面,粗糙度可達到 Ra = 2.0 - 4.0μm。在注塑過程中,這種粗糙的模具表面能夠使碳纖 PA12 熔體在模具壁附近形成更穩定的邊界層,阻礙碳纖維向表面遷移,從而減少零件表面浮纖。噴砂處理工藝簡單、成本較低,但需注意控制噴砂參數,避免對模具表面造成過度損傷,影響模具使用壽命。
硬鉻涂層:在模具型腔表面鍍上一層厚度為 0.02 - 0.05mm 的硬鉻涂層。硬鉻具有高硬度、良好的耐磨性和較低的表面粗糙度。鍍硬鉻過程一般采用電鍍工藝,將模具作為陰極,放入含有鉻酸鹽等電解質的鍍液中,通過控制電流密度、電鍍時間等參數,確保涂層均勻覆蓋模具表面。硬鉻涂層不僅能夠提高模具表面的光潔度,減少熔體流動阻力,還能改善碳纖維在熔體中的分布狀態,降低浮纖出現的概率。同時,硬鉻涂層的高硬度可有效提高模具的耐磨性能,延長模具使用壽命。
有機硅涂層:采用噴涂或浸漬等方法在模具型腔表面涂覆一層有機硅涂層,涂層厚度約為 0.01 - 0.03mm。有機硅涂層具有低表面能、良好的脫模性能和化學穩定性。在注塑過程中,有機硅涂層能夠降低碳纖 PA12 熔體與模具表面的粘附力,使熔體流動更加順暢,有助于 PA12 基體更好地包覆碳纖維,減少浮纖暴露在零件表面。此外,有機硅涂層還能起到一定的潤滑作用,降低注塑壓力,提高注塑成型效率。涂覆有機硅涂層時,需確保涂層均勻、無氣泡,以充分發揮其性能優勢。
通過以上 6 種拋光與模具紋理優化方案的合理選擇與應用,能夠有效消除碳纖 PA12 零件表面浮纖問題,提高零件表面質量,滿足不同應用場景對零件外觀與性能的要求。在實際生產中,可根據零件的具體要求、生產成本、生產效率等因素綜合考慮,選擇最合適的方案或多種方案組合使用。
版權所有?東莞市偉才塑膠原料有限公司.保留一切權利. 備案號:粵ICP備2021046921號